期刊简介

               本刊的前身是《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是由国家经贸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创刊于1980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报道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最新制药技术,为推动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国家级学术期刊和国内首批批准刊登处方药广告的专业媒体,入选全国学术期刊网。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办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918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39/R

邮发代号: 4-30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1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 杂志名称: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2-9188
  • 国内刊号:31-193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2005年第9期文章
  • 原发性震颤及其治疗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尽管其进展缓慢,但晚期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E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仅能对症治疗,药物治疗首选普萘洛尔和扑米酮;上述药物无效者可选用苯二氮(艹卓)类、加巴喷丁、托吡酯和肉毒素等;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酌情考虑行丘脑切开术或丘脑深部电刺激.......

    作者:王宇卉;邵福源 刊期: 2005- 09

  •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治疗进展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由于急性期治疗的不断进步,幸存者日益增多,患者在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很常见,其中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很高.脑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致残、自杀和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提高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的认识显得越来越重要.抗抑郁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针刺疗法、电休克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和药物治疗,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对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抑郁......

    作者:谢瑞满 刊期: 2005- 09

  • 有关激素替代疗法的争论仍应继续

    编者按:长期以来激素替代疗法(HRT)的利与弊一直是极富争议和探讨意义的话题.近来有许多关于HRT可显著增加罹患乳腺癌、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危险的报道,但从医学统计学角度分析结论并非如此,HRT的利与弊尚有待进一步分析.......

    作者:鞠月迎 刊期: 2005- 09

  • 老年期高血压治疗现状

    老年期高血压具有自身特殊性,经过治疗后血压应控制在140mmHg/90mmHg以下,但舒张压控制不宜过低,应注意平稳降压.国内现有的六大类降压药物除α受体阻断剂外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药物,应重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并采用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金玉华;方宁远 刊期: 2005- 09

  • 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

    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药物繁多,按药理机制大致可分为非胆碱能药物及胆碱能药物,按治疗机制又可分为一级防治(即各种脑卒中及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二级防治(包括脑卒中的急性与康复期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等)和症状治疗(对各种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治疗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的治疗等).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差异较大,可能与各临床研究的病例数、随机性不同及目前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及评分量表不统一有......

    作者:许丹;孙晓江 刊期: 2005- 09

  • 美金刚--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

    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谷氨酸毒性在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NMDA受体具有低中度亲和力的非竞争性阻断剂美金刚,可以抑制该受体介导的病理作用且对正常的学习记忆无影响,能有效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邓钰蕾;陈生弟 刊期: 2005- 09

  • 砷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治疗进展

    砷剂作为药物在中国和西方医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并取得了52%~92%的完全缓解(CR).目前其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并逐步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

    作者:张娜;蒋慧 刊期: 2005- 09

  • 新型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较常见的性功能异常,随着人口的老龄化,ED的患病率仍将显著增加.目前多数专家公认,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是ED的一线治疗药物.新型的强效PDE-5抑制剂他达那非(tadalafil),可以有效改善各种ED患者的勃起功能,且超过2/3的患者服药后24~36小时仍能成功进行性交,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贤生;王益鑫 刊期: 2005- 09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中的潜在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除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外,还可对胰腺β细胞产生直接的益处,能促进β细胞存活和β颗粒再形成,维持β细胞数量及减少胰岛淀粉样沉积,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炎性反应.由于TZD对β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该药的早期干预对延缓β细胞衰竭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显示巨大的潜力.......

    作者:赵立;彭永德 刊期: 2005- 09

  • 神经梅毒的治疗

    神经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感染到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治疗需要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充分的治疗浓度及保留时间.梅毒治疗早采用汞、铋、砷等重金属,1943年青霉索发现并成为梅毒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半个世纪,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阿莫西林等相继用于神经梅毒治疗.综述近年国外不同抗生素治疗神经梅毒的效果,尚未发现比青霉素更有效的药物.青霉素仍然是目前各期梅毒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顾昕;徐金华 刊期: 2005- 09